一年级语文所见知识点

2022年7月20日07:25:37一年级语文所见知识点已关闭评论


    《所见》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,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,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一年级语文所见知识点,欢迎阅读!
    一年级语文所见知识点
    一年级语文所见原文
    原文:
    所见(清代袁枚)
    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。
    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
    一年级语文所见知识点
    注释:
    ⑴牧童:指放牛的孩子。
    ⑵振:振荡。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。
    ⑶林樾:指道旁成阴的树。
    ⑷欲:想要。
    ⑸捕:捉。
    ⑹鸣:叫。
    译文:
    牧童骑在黄牛背上,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。
    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,就马上停止唱歌,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。
    一年级语文所见教案
    【教学目标】
    1、认识“所、牧”等12个生字,会写“诗、林”等6个字。
    2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、背诵古诗。
    3、有朗读古诗的兴趣。
    【教学重难点】
    识记、运用、书写生字。
    【教学准备】
    1、插图、录音机。
    2、生字卡片。
    【教学过程】
    一、引入、揭题
    1、同学们,这是什么?
    (出示知了图)
    蝉(正音)
    谁想给大家提个醒,读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?
    2、谁听过它的叫声?能学它叫一叫吗?
    3、听到它的叫声,你知道一年四季的哪个季节来了?
    4、谁有过想捉蝉、捕蝴蝶、老小蝌蚪的经历或想法?
    古时候,就有一位诗人叫袁枚,曾经见过一个放牛的孩子想捉树上的蝉,还把这个情景写成了一首诗,同学们想听一听吗?
    (放录音)
    5、出示课题:
    所见
    (同学们,这首诗的名字叫所见)
    6、读课题:
    所(正音)
    理解“所见”。
    (谁能告诉老师,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)
    二、初读古诗
    1、请同学们再听一次录音,边听边小声地跟着读一读。
    2、接下来,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,读之前,老师想问,读的时候,假如你遇到不认识的字,这么办?
    归纳方法,自由读
    3、谁想来读着首诗的同学请站起来大声读。
    4、现在来个比赛,看南同学读的棒还是女同学读的棒。
    5、还有那位同学想读这首诗?
    6、谁来评平他读的声音怎么样,字音怎么样?
    7、齐读。
    三、识字写字
    过度: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,古诗上的字你都会读了吗?
    1、读字(指着有颜色的字):
    正音。
    2、真棒、假如这些字没有了拼音,离开了课文,你还会读么?
    (出示小黑板)读词。
    (出示字卡)自己读,开火车读。
    3、同学们请看这个“黄”字,你能一口气用它来组三个词,并选一个词来说一个句子吗?
    4、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几个字,(出示四会字)假如我们要写它的话,要注意些什么?
    (观察、汇报)
    5、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?
    (指导书写)
    6、同桌互相评一评,看要提醒对方那一笔写得不漂亮,那一笔写得很漂亮。
    四、理解词语、诗句
    同学们,这时,我看大家有点累了,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?
    1、玩游戏:
    指图说词(黄牛、牧童、鸣蝉、林樾)。
    说规则,理解“林樾”。
    2、玩游戏:
    说词表演动作(捕鱼、捕蝴蝶、鸣、叫、喊)。
    说规则,理解“歌声震林樾──忽然闭口立”。
    3、同学们,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,看看那里还有不明白的?
    质疑。
    4、表演读诗。
    五、指导读书
    1、小朋友,注意老师在古诗上标上的符号,你能细细读一读,把古诗读得更感人吗?
    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。
    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
    引导。
    2、齐读古诗。
    六、背诗
    过渡:同学门真棒,这回老师想考考大家,我把黑板上的一些字擦掉,看你们能不能读出来。
    1、擦字(黄牛、歌声、鸣蝉、闭口立)背。
    2、擦字(牧童、林樾、意欲、忽然)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