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

2022年11月1日07:29:34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已关闭评论


    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,进而选择科学、恰当的教学方法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?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,希望大家喜欢!
   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1
    教材内容:
    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。
    教材分析:
    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,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,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,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。
    教材目的:
    1、知识与能力: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,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,解决简单的问题。发展观察、想像、抽象概括的能力。
    2、过程与方法:通过观察、模仿、联想等学习方式,经历游戏过程,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,提出问题。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,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。
    3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: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,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,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,愿意亲近数学,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。
    重点难点:
    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,提出数学问题。
    教学方法: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。
    教具准备:
    情境图
    教学过程:
    一、设疑自探(9分钟)
    1、创设情境,激发兴趣
    出示捉迷藏游戏。通过观看情境图,倾听发布的信息,产生联想,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。板书课题(用数学)
    看了课题,你想提出什么问题?
    预设问题
    (1)什么是用数学?
    (2)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?
    (3)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?
    (4)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?
    2、出示自探提示: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
    (1)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?
    (2)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?
    (3)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?
    (4)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?
    (5)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?
    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。
    二、 解疑合探(19分钟)
    1、再次看图并回答。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,观察的很仔细!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?学生自愿回答,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。
    2、学生汇报后,师重点强调:在13-6=7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。
    3、出示丢手拍游戏。通过观察、倾听,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。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,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,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:一是求总数;二、三是求部分。
    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,6个男同学。
    (1)一共有多少人?8+6=14(人)
    (2)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?8-6=2(人)
    4、出示踢球活动。通过观察和倾听,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,指名学生说:要有16人来踢球,现在来了9人。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,还差几人没有到?并完整地解决问题。
    5、小组讨论、交流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?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,也能提出减法问题。
    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。
    6、反馈练习
    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。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,独立观察、分析和处理信息,解决问题。然后组内交流、评议,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。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,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,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,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。
    有17只小鸟,飞走了8只。还剩几只?列式:17-8=9(只)
    草地上有15只小鹿,往山里跑了9只,还剩几只?列式:15-9=6(只)
    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,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。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。
    如河里有13条小鱼,游走了7条,还剩几条鱼?
    13-7=6(条)
    三、质疑再探(3分钟)
    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,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?请提出来。
    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,师生共同探究解决
    预设问题
    1、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?
    2、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?
    3、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?
    4、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?
    5、根据数学信息,怎样提出多种问题?
    四、运用拓展(9分钟)
    1.我当小老师。
    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。
    2、猜一猜,算一算。(练习四的第2题)
   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,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?
    每人写15个大字,乐乐还要写6个字,猜猜她写了几个?
    每人写15个大字,明明已经写了7个,还要写几个字?
    3、想一想,算一算。(练习四的第1题)
    老师先出示图,引导学生观察,从图中看到了什么?
    左边有7只兔,右边有8只兔;黑兔6只,白兔9只;一共有15只兔。
    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,提出一个问题。
    学生分组合作,完成后汇报、交流。
    4、全课总结。
    (1)学生谈学习收获
    师: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。
    (2)教师归纳总结
    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,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,形成系统的认识。
    板书设计:
    用数学
    1、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,6个男同学。
    (1)一共有多少人?
    8+6=14(人)
    答:一共有14人。
    (2)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?(人)
    答: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。
    2、13个同学玩捉米藏,这里有6个人,藏起来几人?
    13-6=7(人)
    答:藏起来7人。
    3、要有16人来踢球,现在来了9人。还有几人没来?
    16-9=7(人)
    答:还有7人没来。
   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2
    教学目标:
    1、通过调查、数数活动,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。
    2、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,知道10个10是100。
    3、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,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。
    设计思路:
    1、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,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。课前安排小调查,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、数数等,使学生体会到“生活中处处有数”。
    2、促进学生主动、个性化地学习。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,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,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。
    教学过程:
    一、谈话引入
    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,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!我姓吴,今年34岁,身高155厘米,体重46千克,家住东山大道138号,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。我平时喜欢听歌,这不刚买了个MP3,花了我398元。
    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?(指名说一说)
    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,你们会数数吗?谁能从1数到20?(指名数)
    谁能接着往下数?(数字接龙数到100)
    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,谁还有其它的数法?(指名2个2个地、5个5个地、10个10个地数到100)
    小朋友们真聪明,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。
    板书课题:100以内数的认识
    二、数100以内的数
    课件演示主题图:春天来了,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,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?(学生自由猜)
    究竟猜得对不对呢,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!(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)
    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!(100只)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,你们是怎么数的呢?(学生汇报)
    课件演示: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。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:1个十、2个十、3个十……9个十、10个十)
    10个十是多少呢?(学生齐答100)
    教师板书:10个十是100
    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。
    三、学生操作
    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,数出100个来,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,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。
    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,并展示自己的物品。
    四、数的组成
    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,学生观察,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。
    师: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?(先摆了2个十根,再1根1根地摆了9根)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?
    师: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?
    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,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。
    五、巩固练习
    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。
    六、游戏
    数字接龙:老师报一个数字,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。
    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: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》
    教学目标:
    1、通过学习,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;
    2、巩固数的组成概念,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,渗透加法交换律;
    3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
    4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,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。
    教学重点:
    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
    课前准备:
    口算卡、教学挂图(自制)、小红旗、小棒
    教学流程:
    一、沟通交流、兴趣导入
    1、教师出示口算卡,进行口算练习
    师:小朋友们,看谁算的又对又快?
    10+20=20+10=10+()=30
    ()+20=30()+10=15()+()=30
    2、夺红旗比赛
    ①、教师出示挂图,请学生看图写数。师:小朋友,加油啊,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。
    ②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,在珠子下面写数。
    ③、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。
    3、兴趣导入
    师: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,老师很高兴,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'问题呢?
    生:想。
    师:好,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!
    二、提出问题,师生互动
    1、出示主题图,让学生观察
    师:谁能告诉大家,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?
    生1:他们正在买东西呢!
    生2:……
    师:说得好!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,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!这几天,小明表现得特别好,特别听爸爸、妈妈说的话,他妈妈很高兴,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。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,再给小明2瓶牛奶。现在,老师想问大家,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?
    生1: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?
    生2:一共花了多少钱?
    生3:小明喝了2瓶,还剩多少瓶?
    师: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!
    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,选出“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?”和“还剩多少瓶?”的问题板书,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。
    2、教学30+2
    师: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?用什么方法计算呢?
    生:一共买了32瓶牛奶,用加法计算。
    师:说得真好,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?谁来说说?
    生:妈妈拿了30瓶,小明拿了2瓶,问“一共有多少瓶?”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,一共是32瓶。
    师:你真棒!那谁来告诉老师,应该怎样列式?
   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(板书):30+2=32
    3、教学32-2
    师: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,小明喝了2瓶后,还剩下多少瓶?应该怎样列式呢?
   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:32-2=30
    师:谁能告诉大家,32-2=30,你是怎样算出来的?
    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,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,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。
    4、教学2+30
    师:同学们表现都很棒,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,比一比谁最聪明?
    教师板书:2+30=
   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,在小组内互相交流,最后全班交流汇报。
    三、知识点拔
    师:结果是多少呢?你是怎么想的?
    生:……
    师:我们以前已经知道“3+2和2+3”的结果是相等的,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,所以“2+30与30+2”的结果也是一样的。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“加法交换律”。
    四、实践操作
    1、摆一摆,算一算
    ①、教师先摆小棒,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,并计算
    a、先摆3捆(每捆10根),再摆6根
    教师巡视指导,指名摆演,集体纠正。
    b、先摆3捆与5根,然后拿走5根(教法同上)
    ②、教师先写好算式,让学生摆
    a、30+5=b、6+40=c、46-6=
    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,让学生自由发挥,引导学生自主评价,集体纠正。
    ③、“小老师”写算式,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,学生跟着摆,小老师评价。
    2、看图列算式
    ①、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,讨论。
    如图:
    先摆摆出
    再摆拿走
    一共□○□=□还剩□○□=□
    请学生板演,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,最后集体纠正。
    五、巩固与拓展
    1、数学小游戏(小马过河)
    师:今天,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!现在,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?
    生:愿意!
    师:真是好样的!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,都是好孩子。(边说边贴出游戏图)
    师:“三月三”快到了,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,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,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,才能到达外婆家。小马遇到困难了,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!
    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,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,没有固定答案,应让学生多说一说,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。
    师: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,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,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,还祝你们“三月三”快乐。
    2、小结
    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?为什么?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?
   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3
    教学目标
    1.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.整理.描述和分析,体验统计的必要性.
    2.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,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.
    3.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,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.
    教学重点
   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
    教学难点
    分析统计图,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.
    教学准备
    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.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.
    教学过程
    一、引课.
    1.“六·一”儿童节快到了,我们班要开展庆“六·一”的活动,要作什么准备?我们的教室呢?
    2.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?
    3.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,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,为什么?
    4.气球很漂亮,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,把它举起来.
    5.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,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.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?
    二、新授.
    活动一:讨论解决办法.
    1.讨论一下,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.(学生之间说)
    2.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.(指名说)
    3.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,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.
    活动二.认识统计图.
    1.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,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?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?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?统计图该怎么填?
    2.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.
    3.统计开始.
    活动三:分析统计图.
    1.请观察你的统计图,你从中发现了什么?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.(小组成员之间)
    2.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.
    (1)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.
    (2)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,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.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、
    (3)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,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,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,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.
    (4)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(少)______人.
    3.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?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,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.
    活动四:统计全班情况.
    1.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,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.
    2.请拿出小红纸,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.
    3.观察这个统计图,你知道了什么?谁勇敢,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.
    (1)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.
    (2)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,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.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.
    (3)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,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,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,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.
    (4)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(少)______人.
    4.通过刚才的统计,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?
    5.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?为什么?
    6.寻求答案.
    三.小结.
    1.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?
    2.布置家庭作业.
   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4
    教学目标
    1、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,掌握统计的方法,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。
    2、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。
    教学重点
   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,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。
    教学难点
    观察统计图,回答提出的问题。
    教具准备
    投影片、图片
    教学过程:
    一、谈话。
    (1)同学们,新年快到了,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,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?
    红色黄色绿色蓝色
    (2)学生自由发言
    问:多买的依据是什么?
    学生讨论、汇报讨论结果
    (3)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
    二、制成条形统计图。
    (1)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?
    红色黄色绿色蓝色
    (2)统计,制成统计图
    (3)回答问题
    1、统计图中可以看出,调查了()名同学。
    2、喜欢()颜色的人最多?喜欢()颜色的人最少?
    3、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,他最有可能喜欢()颜色?
    4、布置会场,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?
    三、实践活动:
    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?
    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
    做一次统计
    四、总结:你今天有什么收获?
   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设计教案范本5
    教学目标:
    1、通过学习,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;
    2、巩固数的组成概念,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,渗透加法交换律;
    3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
    4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,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。
    教学重点:
    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
    课前准备:
    口算卡、教学挂图(自制)、小红旗、小棒
    教学流程:
    一、沟通交流、兴趣导入
    1、教师出示口算卡,进行口算练习
    师:小朋友们,看谁算的又对又快?
    10+20=20+10=10+()=30
    ()+20=30()+10=15()+()=30
    2、夺红旗比赛
    ①、教师出示挂图,请学生看图写数。师:小朋友,加油啊,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。
    ②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,在珠子下面写数。
    ③、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。
    3、兴趣导入
    师: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,老师很高兴,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?
    生:想。
    师:好,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!
    二、提出问题,师生互动
    1、出示主题图,让学生观察
    师:谁能告诉大家,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?
    生1:他们正在买东西呢!
    生2:……
    师:说得好!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,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!这几天,小明表现得特别好,特别听爸爸、妈妈说的话,他妈妈很高兴,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。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,再给小明2瓶牛奶。现在,老师想问大家,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?
    生1: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?
    生2:一共花了多少钱?
    生3:小明喝了2瓶,还剩多少瓶?
    师: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!
    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,选出“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?”和“还剩多少瓶?”的问题板书,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。
    2、教学30+2
    师: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?用什么方法计算呢?
    生:一共买了32瓶牛奶,用加法计算。
    师:说得真好,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?谁来说说?
    生:妈妈拿了30瓶,小明拿了2瓶,问“一共有多少瓶?”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,一共是32瓶。
    师:你真棒!那谁来告诉老师,应该怎样列式?
   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(板书):30+2=32
    3、教学32-2
    师: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,小明喝了2瓶后,还剩下多少瓶?应该怎样列式呢?
   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:32-2=30
    师:谁能告诉大家,32-2=30,你是怎样算出来的?
    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,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,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。
    4、教学2+30
    师:同学们表现都很棒,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,比一比谁最聪明?
    教师板书:2+30=
   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,在小组内互相交流,最后全班交流汇报。
    三、知识点拔
    师:结果是多少呢?你是怎么想的?
    生:……
    师:我们以前已经知道“3+2和2+3”的结果是相等的,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,所以“2+30与30+2”的结果也是一样的。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“加法交换律”。
    四、实践操作
    1、摆一摆,算一算
    ①、教师先摆小棒,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,并计算
    a、先摆3捆(每捆10根),再摆6根
    教师巡视指导,指名摆演,集体纠正。
    b、先摆3捆与5根,然后拿走5根(教法同上)
    ②、教师先写好算式,让学生摆
    a、30+5=b、6+40=c、46-6=
    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,让学生自由发挥,引导学生自主评价
    价,集体纠正。
    ③、“小老师”写算式,学生摆
    小老师写算式,学生跟着摆,小老师评价。
    2、看图列算式
    ①、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,讨论。
    如图:
    先摆摆出
    再摆拿走
    一共□○□=□还剩□○□=□
    请学生板演,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,最后集体纠正。
    五、巩固与拓展
    1、数学小游戏(小马过河)
    师:今天,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!现在,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?
    生:愿意!
    师:真是好样的!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,都是好孩子。(边说边贴出游戏图)
    师:“三月三”快到了,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,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,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,才能到达外婆家。小马遇到困难了,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!
    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,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,没有固定答案,应让学生多说一说,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。
    师: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,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,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,还祝你们“三月三”快乐。
    2、小结
    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?为什么?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?